俄罗斯T-72 VS 以色列“梅卡瓦”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现代战争中,拥有主战坦克的正规军队之间的“对称型战争”逐渐减少,而正规军队和以武装势利为主的非正规军队之间的“非对称型战争”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现代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直接对阵的场面越来越少了。但是,今天我们要比较的这两种坦克却在实战中有过直接交火,它们就是前苏联的T-72主战坦克和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战坦克。1982年,以色列为了打击巴勒斯坦组织,向黎巴嫩南部和其首都贝鲁特发动进攻,与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发生了正面交火,结果,以色列只损失了1辆“梅卡瓦”,而对方却损失了大约30辆T-72坦克。如果单从这个结果就得出“梅卡瓦”更强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在战争中武器较量的结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作战运用、环境、乘员的熟练程度、与其他兵种的关系等。在此,我们将对这两种坦克进行对比,相信广大读者在看完本文后,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机动·进攻·防御

    T-72坦克是继T-34以来,前苏联/俄罗斯坦克的“直系子孙”。60年代中期,苏联开发了采用新轮轴的T-64坦克,此坦克采用大口径滑膛炮、自动装填机(由于采用这种装置,乘员减少为3名)、水平对置式柴油发动机(早期使用装有燃气轮机的发动机,但是很快就停用了)、炮射反坦克导弹等。但由于此车故障颇多,可靠性很低,而成本又很高,所以,前苏联很快就对其进行了改造,于是就出现了T-72坦克。T-72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和行走机构上。这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而对坦克的攻防武器和车体没有改动,发动机仍然采用T-34以来可靠性更高的Ⅴ型12缸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582千瓦。

    T-72坦克的主炮为D-SITM(2A46)125毫米滑膛炮,初速1800米/秒。如果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300米远处可射穿400毫米厚(90°)的钢板。

    T-72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V形凸起,其间有3-4条横筋,该凸起可起防浪板的作用。车体前上装甲板采用复合装甲,共三层,总厚度近420毫米;外层为80毫米厚钢质装甲;中间层为104毫米厚的玻璃纤维;内层为2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由于设计为大倾角构形,因此,对于破甲弹具有相当于500-600毫米厚均质轧制钢装甲的防护水平。

    T-72坦克是采用新轮轴的T-64坦克与可靠性很高的以往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机动·进攻·防御三方面达到了彼此之间的均衡。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则更强调防护。1967年中东战争前,以色列准备与英国签订一项用“奇伏坦”坦克取代现役坦克的协议。然而迫于阿拉伯国家的压力,英国单方面取消了这笔生意,于是以色列决定自主研发新型主战坦克。

    当时以色列的国力还没有达到现在这样高的水平。其研制目标就是要依靠本国力量生产出结实、可靠又便宜的主战坦克,也就是要能对抗阿拉伯国家拥有的苏制坦克。因此,以色列在研制坦克中更重视防御能力。发动机是美国生产的AVDS-1790-6A形12缸风冷柴油机,输出功率达662千瓦,比T-72坦克的发动机更强。但是它的战斗重量达63吨,单位功率只有14. 2马力/吨,而其他国家的坦克单位功率低于15马力/吨的都很少。

    另外,在以扭杆悬挂和油气悬挂为主流的的悬挂装置中,“梅卡瓦”主战坦克却采用了旧式的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这显然是为了节约成本。不过这也是由于当时以色列面对的是以游击战为主的“非对称型”战争,不需要长距离行军跋涉,所以对坦克的行走机构要求不是很高的原因。

    “梅卡瓦”坦克的主炮为105毫米线膛炮,初速1455米/秒,在2000米远处可射穿150毫米厚(60°)的钢板。之所以选择105毫米线膛炮,一是考虑到用人力装填弹药更方便,二是以色列当时已经开发了穿透力极强的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从这点看以色列并没有追赶当时的潮流,而是本着能击破苏制坦克的原则来选择主炮的。

    鉴于“梅卡瓦”坦克将防护能力置于三大性能之首,所以车体前面的装甲几乎接近水平,炮塔前面的形状也几乎是尖形的。坦克上没有安装复合装甲,因为以色列当时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取而代之,车体和炮塔前面安装有三层防弹形状良好的装甲板,车体左右和底部也有两层装甲。而且前面装甲的内、外侧之间装有燃料,低挥发性的轻油使坦克具有较好的防破甲能力。

    而且,车内的配置也反映出它对防守的重视。乘员位于动力传动装置的后面,这是想利用发动机来防弹,达到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此外,还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设备对乘员进行保护,例如,将蓄电池、三防装置、液压动力元件和悬挂装置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以增强对乘员的保护。可见,对于“梅卡瓦”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主炮、发动机,而是乘员。但这也反映出当时研制人员在设计坦克防御能力方面的不自信。试想,如果发动机被击中,坦克不能行走,就算乘员能从后部的舱门逃生,但在敌人的炮火中乘员的处境不是一样危险吗?

    可见,如果战斗在短时间内结束的话,T-72坦克的机动·进攻· 防御这三方面很均衡,所以对火力更强的T-72更有利。但是,如果战斗在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则“梅卡瓦”更有利。

乘员舒适性

    如果从士兵的角度来看,坦克最重要的性能就是它的防御能力,但士兵在车内的舒适程度也很重要。无论性能多么优越的坦克,如果车内舒适度差的话,很容易使士兵产生疲劳,使战斗力大打折扣。考虑到乘员的疲劳程度,T-72的战斗时间一般为1小时。而“梅卡瓦”则能持续更长的战斗时间。T-72是典型的苏联坦克,它外形紧凑低矮,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T-72炮塔系半球形铸造结构,炮塔顶距地高度仅为2.19米,是现有炮塔坦克中最低的。

    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装置,车内只有车长、炮长和驾驶员3人。省下的装填手的空间使车体体积变小。车内布局为:车长和炮长的座位在炮塔底部自动装填装置的上部,眼前是瞄准具和潜望镜,旁边是巨大的125毫米滑膛炮的炮尾。这种情况下,乘员在车内的活动空间非常狭窄,几乎无法动身。不仅在选择士兵的时候要考虑到身高的限制,而且舱门一关上就有一种恐怖感。处于停止状态时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坦克处于战斗状态时的士兵会是什么样呢?冬天士兵穿着笨重、行动更加困难,而夏天车内炎热,尤其是在中东这样炎热的地方,士兵由于炎热而晕倒的现象屡有发生。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设计的时候,由于安装了自动装填装置,虽然省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自动装填弹头和装药的小型机械臂在狭窄的炮塔内来回转动,脚下的弹舱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射击时的巨大声响以及射击时的后坐力也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这种自动装填装置的可靠性也很差,时常发生将乘员的手脚“装”入炮膛的事故。

    为了提高防御能力,只有加厚装甲,而为了减小车体外形尺寸,只有减小车内空间。然而由于T-72内部结构的原因,士兵脚下就是可燃的装药,一旦坦克被击中,发热的穿甲弹碎片引爆这些装药,士兵的生命就会遇到巨大的威胁。所以,在加厚装甲提高防御能力、缩小车体体积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一旦车体中弹引起爆炸后,车内的士兵如何作出迅速反应的问题。

    从外观上看,“梅卡瓦”坦克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不免让人担心它车内空间窄小。但实际上车内空间却大的让人吃惊。“梅卡瓦”坦克的内部结构是: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一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进入战斗舱。由于动力舱在前部,所以车体后部有足够的空间储存炮弹,56发炮弹分列左右两侧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只有6发应急弹装在炮塔内,而可燃性炮弹都放在中弹可能性较小的后部。弹架可以拆除,腾出的空间最多可以搭载8名步兵,也可用于安放担架。车体后面的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够4名乘员一天的饮用量。由于以色列兵源有限,为了达到坦克独自长期作战的目的,就要求在设计坦克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这个环节。

射击精度

    T-72的机动性能要优于“梅卡瓦”,而且由于外形低矮,可以迂回机动选择有利地形。炮手通过雷达测距瞄准镜来瞄准目标。这种瞄准镜与弹道计算机相连接,对1500米远处的目标的命中率达到70%以上,车长席周围有4个潜望镜,舱门是T-34以来苏联坦克传统的前开门式,这也起到对车长的一种保护作用。一般都认为这种前开门会妨碍对外部的观察,但是它可以让车长快速藏身,所以苏联/俄罗斯非常钟爱这种方式。炮弹发射后,坦克可以迅速移动来隐蔽。T-72坦克的发射速度仅有4发/分,这种自动装填装置不是为了提高发射速度,而是为了节省装填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T-72在1500米的交战距离能达到2-3发/分的命中率。

    “梅卡瓦”的射击装置也称为“斗牛士”,是由雷达测距机、弹道计算机、环境传感器等构成。1500米处的命中率达到70%-80%以上。炮弹发射后,训练有素的装填手在狭小的车内用手将105毫米炮弹装入炮尾。

    105毫米主炮的发射速度是8发/分,在1500米的交战距离,炮弹的命中率达到5-7发/分。“梅卡瓦”坦克以射穿苏联坦克为目的,所以采用了105毫米主炮,拥有巨大穿透力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处可将T-72射穿。在1983年它就有这样的实战成绩。但这是需要附加条件的,叙利亚军队装备的T-72是前苏联生产的出口型。前苏联生产的坦克一般都有本国用和出口型两种不同型号,而出口型与前苏联本国装备的坦克相比可谓“廉价版”。而且最近有资料显示,T-72的这种出口型坦克安装的并不是复合装甲,其车体前面是205毫米厚的均质轧制钢装甲,炮塔前面是400-410毫米厚的防弹钢板。(原载《现代兵器》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