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档案》:引进技术无力整合 中国军方两难

来源:www.china.com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5年08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据台媒报道:前不久,由中国航空工业档案馆主办的《航空档案》月刊,披露三十多年前,中国从英国引进战机引擎的种种内幕。今年,欧盟延后讨论解除对中国的军售禁令,但这个问题早晚要解决,之后它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带来何种影响?经由披露的这段历史,或许可供外界不少启发。
  
  一般的印象是,欧盟一旦解除对中国的军售禁令,将大幅促进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此种忧虑,在七月下旬美国国防部公布《中国军力报告》中尤为明显。从历史看,上述推论或许言之过早,因为引进技术是一回事,如何整合是另一回事;技术整合之不易,往往是制度整合受阻所造成,而中国面临的困境,恰恰是后者带来的。
  
  突破购得英引擎 放仓库
  
  一九七○年代初,中国绕过“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西方对共产国家技术禁运机制)的限制,从英国购得F-4幽灵式战机使用的“斯贝”(Spay MK202)引擎,此重大军购突破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封锁,对北京具有战略意义。为保证引进和后续仿制工作顺利,中国派副总理王震亲临督阵,以“打会战”的紧迫感居中协调。照理说,引进的四十多台“斯贝”引擎应有最好归宿,却因相关单位的各自为政而长期屯放在仓库里,让人匪夷所思。
  
  “斯贝”引进之前,按规划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负责仿制,不料,反对引进最力的正是该厂职工,因为该厂当时正自行研制“涡扇-6”型引擎,他们担心引进“斯贝”将冲击原有工作,于是到处陈情喊冤。航空主管部门在压力之下,被迫改派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承接任务,造成沈飞和西飞两公司各司其事,技术难以消化,最后谁也没搞成像样的战机引擎。
  
  事隔二十多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恺-27战机,同时取得仿制该战机及其AL-31F涡扇引擎授权,彷彿历史又要重演。这一次,中国学乖了,把任务交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一家负责,集中投入。一九九八年,中国第一架国产苏恺-27首飞成功;从引进、组装、仿制到苏恺-27国产化,沈飞公司一路走来颇见成效。
  
  苏恺27汰新 影响国产化
  
  不过,好景不常,在二○○三年的一次国际航展会上,俄罗斯因极力推销苏恺-27最新改造方案,使沈飞及其协力厂商顿时陷入两难之中。如果中国采用俄方最新的航电系统方案,意味原有厂商将无法继续为苏恺战机提供新的维修和保养,失业问题接踵而来;如果不更新技术,苏恺战机的性能提升势必受到影响。这个问题不独发生在航空领域,在其他军工产业也时有所闻。
  
  换言之,每一次的技术汰新,除了代表某种产业的兴衰,在中国军工产业内部更是血淋淋的生计争夺。主事者不愿意做坏人,以致军工系统山头林立,好技术不一定进得来,进来的也不一定用得上,若加上对技术界定的举棋不定,最后只有步上“斯贝”屯放仓库的下场。因此专家研判,即使欧盟的军售门户大开,中国也未必会大量引进欧规技术,因为引进技术越多,代表中国军工集团所需要的整合重组也越大。
  
  从技术本身来说,当年中国从英国引进战机引擎,虽属不易,但终究未取得原始设计的计算资料。按合约,英国向中方转让生产“斯贝”的许可权和技术窍门,提供全部的装配和零件图纸、工艺规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说明书与工装图纸,并派遣专家到大陆提供技术援助。但这一切,不包括英方发展该引擎过程中的设计经验,英方也不派遣任何一位引擎的设计专家到大陆接受咨询。英方称之,可以卖产品,可以卖技术,就是不卖“脑袋”,原创设计之重要,可见一斑。而此原则,不会随中欧交往逐年密切而改变。
  
  靠欧盟反制美 不如靠己
  
  外传中国可能藉参加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必要时用此导航系统反制美国,中国内部一篇专业文章指出,美国早就想到这点,遂于去年和欧盟达成协议,把伽利略系统纳入美国导航战计划之内,即在危机和战争时期,欧盟同意美国可在局部地区干扰伽利略系统,以防止“潜在敌人”利用此系统对付美国,而且欧盟已有规定,参与伽利略计划的任何外资,无权享用该系统的特许(军码)服务。
  
  形势非常明显,要靠欧盟技术反制美国何其困难,北京一位战略专家说,从一九九九年科索沃战争起,大陆发现欧盟的军事科技和美国有相当差距,如果中方还寄望于以欧制美,岂不昧于现实。这位专家不否认,中国确实需要欧盟的电子、火控和先进的监侦设备(而非整个主战平台),作为国产武器的倍增器,但它终非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能“要有自己的一套”,靠别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