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苏:期待中日之战真正结束(1)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北京报道
期待中日之战的真正结束
——对话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
如果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后两国人民的好感没有增加,反而是恶感在增加,这就非常值得忧虑了
我在采访中问陈昊苏:你父亲陈毅元帅曾率新四军抗击日寇,现在你力推中日友好,你怎么看待这种历史的改变?他回答说:即使在战争中,中国人民也不曾把日本人民和普通士兵当作我们的仇敌,战争结束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就开始做中日友好工作,这并不奇怪。我们纪念战争胜利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而是为了创造友谊,珍惜和平。
坐落在原意大利使馆旧址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在1号办公楼底层有几个彼此连通而风格各异的会客厅,简洁中随处透露着清雅的气息。
陈昊苏推门进来的时候身边没有陪同。他穿着休闲,脚上一双轻便的黑色圆口布鞋更是透出一种家常的气氛。他落座后的第一件事是掏出手机,把它调到了静音状态。
因为早就听说过陈的渊博与口才,我事先并没有给他采访提纲。但他的旁征博引和滔滔不绝还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1个小时40分钟的采访时间用完了的时候,我还有一半的问题来不及问。这在我10年的记者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人民之间的敌意并没有马上结束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知道对外友协为了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准备邀请200名二战老兵聚集北京。请问这背后的意义何在?
陈昊苏: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当然这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但也是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胜利,很多国际友人曾跟我们并肩战斗。这种邀请表明我们没有忘记历史上的朋友,没有忘记国际友人对我们的支持。这里面也有日本方面的人士。当年有些日本士兵在交战中被俘虏后,经过八路军、新四军的说服教育感召,加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队伍中,加入反战同盟。
他们当时主要做瓦解敌军的工作。这些老战士今天如果在世,应该有八九十岁了。我们邀请了10个日本老兵。我觉得这个行动很重要。我们一起回顾战争的历程,然后共同来真正地结束这场战争。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理解“真正地结束这场战争”?
陈昊苏:战争在60年前就结束了,但是人民之间的敌意并没有马上结束。我们希望它真正地结束。这意味着日本人民对这场战争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人民对这场战争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两国人民不再彼此为敌,而是成为世世代代友好的邻邦,那么这场战争才算是真正结束了。这是我的看法。
如果日本有人不承认侵略过中国,还在借历史问题做文章,继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两国人民就没有办法友好地相处。中国人民作为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当然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但是如果仍然对日本人民存有恶感,那也不能说战争真正结束了。
《瞭望东方周刊》:的确有调查数字说日中民间的相互好感已经到了20多年来的谷底......
陈昊苏:我想建议人们看一看1940年抗日战争烽火弥天的日子里,聂荣臻元帅在把收养的两名日本孤儿送往日军的时候,写的一封信。聂荣臻元帅这封信写得非常好,有一个基本思想: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和人民为仇敌。如果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帅都坚持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那么现在我们中国人怎么还要把日本人当仇敌啊?
当日本军队拿着枪来侵略我们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坚决抵抗。可是他一旦放下武器,我们就不把他们当作仇敌。因为普通的日本士兵是被迫参加战争的,他本身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一旦放下了武器,我们就不把他当作敌人。这是革命军队正义战争的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觉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应该很好地宣传这个指导思想。
毛泽东主席在1936年写了一首“念奴娇·昆仑”。这是中国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一个了不起的外交宣言。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将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值得注意的是,到了60年代,他修改这首词,变成“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东国就是日本。他亲自写了一个解释,说忘记日本是不对的。这就是他伟大的胸怀,太平世界一定要包括日本在内。
我们过去即使是在英勇的抗日斗争中,也不以日本的普通人民为敌。现在更不能把日本人民当作敌人。我们要批评的,是极少数的右翼分子,他们对中国人民怀有顽固的敌意,极力否定当年日本对中国犯下的侵略罪行。受他们的影响,一部分日本人民对这个问题也看不清楚。现在日本年轻人并没有侵略过中国。即使是60岁的日本人,战争结束时他们也才刚出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战争的罪行负责。但是我们希望他们认识战争的真相。是非要搞明确,历史要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愿意和日本人民建立起长期的友谊。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些纪念抗战的活动被一些日本人看作是反日教育,你怎么看?
上一篇:漂亮!抓拍湛江军港的170舰[图](1)[ 08-09 ]
下一篇:印度称将至少制造300枚核武器[ 08-09 ]